北京婚纱摄影外景地-太庙

访客|
80

北京婚纱摄影外景地今日介绍的是太庙,太庙中式婚纱照也是北京婚纱摄影的一大特色风格。中国民俗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,突出了服装的特色和北京太庙建筑明清建筑的典型的特点:新娘的服装艳丽,中国色彩与西式婚纱款式的完美结合雨一体;新郎的黑色中山装,表现出新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传统的爱情的向往。

 

592年前,那片紧邻故宫东侧的建筑群被称为太庙。它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。62年前,这里被改名为“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”,成为“北京市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”。直到现在,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依然是它的官方名称,但更多人开始直呼它为“太庙”。

 

面临长安街的太庙南门,在明清的太庙建筑格局中是不存在的。这很容易理解,皇家专司祭祖职能的太庙和紫禁城本是一体。祭祀时,皇帝和仪仗队走的是紫禁城端门左侧到太庙街门。1914年,开辟了太庙南门。10年后,太庙被当时的北平政府辟为公园,太庙南门成为公园的大门。

 

往日肃静的太庙热闹起来了,当时的一份杂志这样写道:“偌大一个院落,过去只住着几个给皇帝老儿看庙的奴才和一群野鸟——灰鹤。如今这块冷静了几百年的地方,随着我们全国人民的解放翻了身。这些由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力所造成的宫殿,今天才算回到了人民的手里,由自己来享用了。”

 

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,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占地二百余亩,是根据中国古代“敬天法祖”的传统礼制建造的。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,制作精细,装饰豪华。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,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,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,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。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,中殿称寝殿,后殿称祧庙。此外还有神厨、神库、宰牲亭、治牲房等建筑。太庙以古柏著称,树龄多高达数百年,千姿百态,苍劲古拙。辛亥革命以后,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,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,1950年改为现名“劳动人民文化宫”。

 

太庙平面呈长方形,南北长475米,东西宽294米,共有三重围墙,由前、中、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。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,面阔十一间,进深四间,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;重檐庑殿顶,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,四周围石护栏;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,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。

 

人物的温馨与背景宏伟的恰当好处的结合在一起,新娘手中的小道具更能凸显出新人的幸福。摄影师利用太庙细节的建筑,细腻的表现出新人间的甜蜜。2013年将是重拾中国传统爱情的一年,中式古典建筑为背景的婚纱照必定成为主流。

相关文章